潛意識與意識的分別?【2個方法】有效使用潛意識
潛意識
在你走路的時候會思考先用左腳還是右腳?你需要命令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嗎?你要記住讓眼睛眨動嗎?為什麼我習慣改不掉呢?這些竟然都是受制於我們的潛意識?這篇文章讓我們深入了解潛意識如何影響一個人,怎樣有效使用和開發潛意識以及和意識的分別吧!
暴食症(英文:Bulimia nervosa),又稱為神經性暴食症、神經性貪食症或心因性暴食症,是一種屬於飲食失調(進食障礙)的心理疾病。有別於厭食症,暴食症患者常見的症狀是暴飲暴食,進食的份量會超出正常的標準;或在暴飲暴食後進行「清空行為」,盡可能清除暴食後的食物,甚至會通過一些有損健康的方式進行,例如:催吐、服食瀉藥或利尿劑,也會節食或過度運動去減肥;並會因此引發心理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問題。
暴食症成因有多項,主要包括:遺傳、對身型的壓力、低自尊心等原因;患者吃下大量食物,熱量甚高,有機會造成肥胖;也有部份患者會通過催吐清空食物,有機會因胃酸腐蝕造成牙齒或食道破損;暴食症也有機會合併抑鬱症、焦慮症和酒精成癮,甚至有患者會有輕生或自殘的打算。
厭食症(英文:Anorexia Nervosa),又稱為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屬於進食障礙(飲食失調)的心理疾病。厭食症患者常見的病徵是:恐懼體重的增加和肥胖,並想變得更瘦而限制飲食熱量的攝取,造成營養不良和體重過輕等多種併發症,有損健康。
厭食症患者的年齡層一般介乎於 7 歲至 25 歲,較年長的人士也有機會患上厭食症。大部份厭食症患者均是女性,不過男性患者比例也有上升的趨勢。
厭食症成因目前仍不明確,不過一般而言,厭食者的原因均與社會或朋輩壓力、追求苗條、遺傳因素有關;由於厭食症會造成低血糖及營養不良;嚴重甚至有機會導致生命危險;部份厭食症患者會合併抑鬱症。
肥胖又被稱為癡肥、肥胖症(obesity)。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們長期食用的食物熱量過高超出人體正常需要,而消耗量又少於吸收的熱量,那麼超出的熱量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人體身體內。長此以往,身體脂肪含量明顯多於普通人,身體外形變得腫脹肥胖,並引起身體代謝的異常變化,這種情況稱之為肥胖。
對於個人來說,過於肥胖會帶來許多健康問題,身體內臟脂肪過多,更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對於社會來說,在公共服務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保障肥胖人群的利益,會加重社會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負擔。
治療肥胖症的方法就是減肥,減肥通過減少攝取熱量及增加消耗熱量,常見的方法是飲食控制配合運動。當中,催眠治療是有效輔助減肥的方法,能通過說服潛意識,讓客戶下意識執行減肥或健身計劃。
抑鬱症(英文:Depression),又稱為憂鬱症或重性憂鬱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香港的生活節奏快速,工作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人們長期的精神緊張狀態,外界巨大壓力下,沒有得到足夠放鬆,身心就很容易出現問題,而抑鬱症就是其中的一種可能。香港目前有超過30萬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的主要症狀及前兆包括:長期的情緒低落、失去對事物的興趣、難以正面思考、自暴自棄等。輕度抑鬱症主要表現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悲觀等負面情緒;嚴重者會出現妄想、幻覺等精神疾病症狀,嚴重損害人的生活和日常工作,降低工作效率,更甚者會悲觀厭世。
患上抑鬱症最好及早接受治療,患者需要朋友及家人的陪伴。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及心理輔導,當中,催眠治療是其中一種有效舒緩抑鬱症症狀的療法。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被稱之為焦慮性神經症或焦急症,是一種心理疾病。焦慮症患者的主要病徵是經常有持續過度的焦慮和恐懼的情緒,而這種緊張和負面的情緒會損害日常生活;生理上,患者可能會覺得頭暈、頻繁出汗等。
目前造成焦慮症的成因仍不明確,不過很可能與遺傳因素、個人性格、成長經歷有關。焦慮症需要及早接受治療才會痊愈;否則會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交方面都受到負面影響。
治療焦慮症的方法可以通過心理輔導和藥物;此外,催眠治療也是有效舒緩焦慮症症狀的一種療法。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被稱為人群恐懼症或社會焦慮症,是一種屬於焦慮症的心理疾病。患者常見的症狀是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憂慮或恐懼;在香港也有不少社交恐懼症的患者。
社交恐懼症的成因與遺傳因素、和過去經歷有關。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在面對陌生人或可能被人注意或處在社交表演等公共場合時,會產生明顯的恐懼感,患者害怕自己的行為或表現會遭到他人羞辱使自己難堪。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可以通過心理輔導和藥物緩解恐懼帶來的神經反應;此外,催眠治療也是有效舒緩社交恐懼症症狀的治療方法。
強迫症(OC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又被稱為強迫性神經症和強迫性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常見的症狀是會不斷重複負面的想法或無意義行為,自己卻不能擺脫或有效控制;常見的症狀是有強迫思想:憂慮遺失物件、微小的事情導致可怕的結果等;以及強迫行為:頻繁洗手、反覆檢查物件等。